于是在农村里兴起一轮新的建房潮。
人都是有攀比心理的,别人家建了新房,自己家还住老房的话,就会觉得丢面子,为了争一口气,也会翻新建房。
那些在城市里买了房子定居的人,随着下一代的成,日益感觉到在城市里生活的压力过大,也想着回乡,加之亲朋好友都在乡下,老了之后思乡情浓,也跑到家里去住,回乡之后,肯定也要建新房。
建房运动的结果,把良田侵占,宅基地越来越多,耕地面积日渐减少。
政府终于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出台一系列举措,进行基本农田保护,同时限制宅基地的审批。
但这一切都是治标不治本,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农民建房的热情不减……
李毅的思绪翻飞,想到了今后十年间国家的巨大变化。
透过车窗看向外面,绵州这一带的农居,还都是十分老式的房子。农民工们回乡建房的潮流,还没有流行到这一带。
做为一市之,又是一个重生者,李毅觉得自己很有必要对绵州市的百姓和未来负责任,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提前安排和部署,制定出相关的政策和规定,把将来可能出现的情况考虑进去,建设出一座崭新的城市,打造一个全新的城乡经济体!
这是李毅的豪情壮志。
这也是李毅给自己在绵州任上定下的宏伟目标!
所以,一到西川,李毅就迫不及待的来到绵州,来到这乡村里调研和考察。他想看到绵州最真实的现状,了解到农民们最真实的想法。这样,他才能制定出最符合现实的绵州发展策略。
中巴车在破烂不堪的马路上颠簸了一个多小时,终于来到了绵州市乡镇经济评比中成绩最差的裕南乡。
裕南乡只有一条街道,这条街建在山脚下,蜿蜒的马路,沿着山脚延向远方更深的山区。
中巴车也只是路过此地,放下人后,继续朝着目的地进发。
李毅等人站在泥泞的街道上,感受着初冬的寒,茫然四顾。
“乡政府在那边。”罗爷爷见李毅三人一脸茫然,便热情的指路:“这里只有这一条街,你一直往前面走,走到那个山脚下,就能看到一幢大房子,还有一个大院子的,就是乡政府了。”
李毅道:“谢谢。我们去看看。”刚才说到乡政府访友,只不过是顺口说出来的,其实三人到达此地,哪里有什么目的?只不过是想随处看看罢了。
这个小乡里,街道并不,只有几十户商家,生意冷清。
李毅三人把街道逛了一个遍,也没有找到旅馆和住宿的地方,看来这种小地方,经济不发达,还没有人做这种生意。
梁凤平道:“裕南乡穷啊!四处都是山,水田也是在山地之间开垦出来的。触目所及,除了山林,还是山林。你看那些村屋房舍,大部分都是土砖屋,连红砖屋都很少。”
李毅沉声道:“是啊!这样的房子,怎么能抵抗住地震的袭击呢?”
梁凤平愕然说道:“地震?这不可能吧?”
李毅摆摆手,说道:“既然来了,那就先去乡政府瞅两眼吧!”
梁凤平笑道:“只怕你要失望了。”
李毅道:“乡一级政府,办公条件和办公状态,我都了解,没有什么失望不失望的。走吧!”
三人顺着马路,沿着山脚往前走,远远的看到一个大院子,一幢两层楼的房子。
两层楼房,而且是红砖结构的,这在裕南乡算是很好的建筑了。
梁凤平道:“那里就是乡政府了。”
院门是敞开的,三个人径直走了进去,但里面几间办公室都是紧闭着门,敲门也不见有人答应。
从一楼逛到二楼,把几间办公室的门都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