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歼灭敌人。经过十个多月的艰苦作战,虽然遭受相当的损失,但是扩大了中原解放区,迫使国民党军陷于被动防御地位,对扭转全国战局起了决定性的作用。1948年11月,根据中央军委决定,与邓平、陈毅、粟裕、谭震林组成总前委,统一指挥华东、中原部队进行规模巨大的淮海战役,同徐淮地区的国民党军主力进行战略决战,取得了歼敌五十五万余人的重大胜利。1949年4月,参与指挥渡江战役,并直接指挥第二野战军直出浙赣线,解放了皖南、浙西、赣东北、闽北广大地区。南京解放后,兼任南京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市长。同年冬,与邓平一起指挥第二野战军和第四野战军一部,在贺龙指挥的第一野战军一部配合下进行了西南战役,出色地执行了中央提出的远距离迂回包围的作战方针,拊敌侧背,断敌逃路,大量歼敌;同时通过军事打击和政治争取,促成大批国民党上层军政人员率部起义和投诚,在较短的时间内解放了四川、云南、贵州、西康四省。1950年1月任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领导军民肃清匪患,恢复经济,筹划和平解放西藏的工作,为解放西南地区、巩固西南边疆作出了重要贡献。1950年底,任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院长,后又兼任政治委员。1954年起先后任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军委训练总监部部长。195年9月调任高等军事学院院长兼政治委员,1959年后负责军委战略组工作。一贯主张“治军必先治校”,在军事院校工作中坚持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思想指导教学和学术研究,在继承和发扬人民解放军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学习外**队的先进经验。组织了大规模的教材编写和翻译工作,亲自撰写、审定和翻译了一批军政教材。重视汲取各国现代军事科学成果,是最早把教育训练提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建设战略的地位的领导人之一。在继承和发扬解放军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积极借鉴外军先进经验,为建立各军兵种指挥院校,培养中高级干部,推进现代化、中规划革命军队的建设做出巨大努力。是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家,博采古今中外军事理论的精华,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革命战争实践。在用兵作战中讲究实事求是,敌变我变,并将唯物辩证法引入军事指挥,丰富和发展了******军事辩证法。同时,对于游击战、运动战、阵地战和司令部工作以及部队的教育训练等均有丰富的论述,其军事著作收入《刘伯承军事选》出版。是****第七届中央委员,第八至第十一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二至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1966年起任****中央军事副主席。1982年后,由于年龄和健康原因辞去党政军领导职务,1986年10月日在北京逝世。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