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出现的粮食武器甲胄,那些鬼神莫测的神迹,都无不显示当今皇帝的神圣性。>
再联想到之前,赵延洵骑兵的碾压局面,原本悲观的许多人,此刻心中又升起了希望。>
“天不绝我大山,天佑我神州亿兆黎庶……”有人情不自禁说道。>
紧接着,此人转身面向宫门,而后跪地参拜起来。>
一时间,众人慢慢找回了信心,而这信心是赵延洵给的。>
就在这时,户部郎中余承尧走出,他可是正儿八经的帝党,赵延洵极为信任的官员。>
“诸位,皇上方才已有明言,我等在后方更该履职尽责,才能让前方将士安心拼杀……”>
余承尧拱手对众人道:“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心腹,如今皇上以诸君为肱骨,诸君断断不能辜负皇恩!”>
听到这话,现场只要不傻的人,都知道现在该表态了。>
“我等必将恪尽职守,为皇上尽忠!”>
老实说,对赵延洵这位皇帝,多说官员感受很复杂。>
一方面,在这个危险混乱时代,基于慕强心理,赵延洵这样的强人皇帝,让他们很有安全感。>
但另一方面,赵延洵挥起的屠刀,对官员士大夫的“冷漠”态度,又让官员们对其畏惧难当。>
在这样矛盾的心理下,他们始终觉得别扭,但又无法退出游戏寻求解脱。>
转眼又是几天过去,随着诏书的发布,整个京城都知道了,皇帝要御驾亲征的消息。>
为了保护黎民百姓安危,皇帝陛下将率十几万大军,在西北苦寒地与满足厮杀。>
在这样的宣传下,本就威望极高的赵延洵,进一步的收拢了民心。>
想必随着诏书全国铺开,他还会受到全国百姓尊崇,这样也能抑制某些人的野心。>
十一月初五,今天是赵延洵出发北上的日子。>
此刻的他,在吃离开前的最后一顿早饭。>
此去西北,按道理说他不该带妃嫔,可他毕竟是皇帝,总得有人照顾起居。>
在太后的强烈坚持下,赵延洵只得妥协,同意带妃嫔前往西北。>
薛林黄三人要抚育皇子皇女,侯诗筠周兰芷已有身孕,她们五个人肯定不能去。>
再排除匈奴出身的缇雅,在太后的妥善安排下,将由张凤秀等四名妃嫔,一道随赵延洵北上。>
这顿早饭,太后及诸妃嫔都在,连赵延洵的三个子女都到了,乃是正儿八经的家宴。>
饭桌上,赵延洵倒是平静淡定,可曹妙音却在反复叮嘱,内容涉及衣食住行各方面……>
一顿早饭花不了多长时间,最终赵延洵与家人道别后,在多是不舍的目光之中,赵延洵走出了宫门。>
大军已陆续去了西北,不会有轰轰烈烈的誓师大会,赵延洵只会带五百侍卫北上。>
当一身甲胄的赵延洵走出皇极门,数百文武官员已分列御道两侧,见皇帝出现众人纷纷跪伏。>
“皇上万胜……”>
“皇上万胜……”>
两族生死之争,希望尽在皇帝一人,官员们方才有此高呼。>
走出宫门,打马前行。>
虽街上已有兵马司官兵戒严,但还是有无数百姓趴在街边,拜别他们心中神圣无比的皇帝。>
来到京城正阳门,这里已有大批军士列队,这些都是五城兵马司的人,他们也是来恭送皇帝。>
五城兵马司的卫使千户们,此刻肃然站在城门两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