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靠着沟通庆阳、延安二府的官道,山下有每月逢六开集的市场。>
百姓大多务农,但有工匠也有商人,靠山吃山,在这条官道上,他们负责把山民采集的皮子、骨头、药材、花草贩去庆阳府城,所以还比较繁华。>
但从农业角度说,这村子又很穷,穷到免疫了土地兼并。>
因为一亩良田都没有,只有两万多亩山地田,刘家两营分哨驻扎的山峁,认为是村子的地方,超过一半都是他们以前住在地里挖的窑。>
以前这也有地主,是个外地来的商贾,看中了这里的商业价值,开始买地。>
一般村庄田地都很重要,不是说买就能买的,除非村庄本来的百姓都不要这块地,才能卖给外乡人。>
但这不一样,地主说买,只要价钱合适,村民立刻就卖,而且还不准地主反悔。>
因为这一亩地正常年景只能产二三十斤麦子,相对来说也不需要精耕细作,对土地也没啥要求,你把这买了我就去别的地方种地。>
地主雇不到佃户,最后一算买地的钱五年都回不来,把自己气死了。>
那些地又成了村民的。>
但是到前年,旱灾来了,噩梦开始。>
第一个死掉的,是每逢开集把山货卖去庆阳府的游商,出去就没再回来。>
人们听说,因为旱灾,路上经常有贼人出没。>
粮食减产,村里也没个乡绅能主事。>
有些人开始想办法,开更多的地、种更多的粮,很多人没等到地开出来就先把自己累死。>
还有几个人动了歪心思,要吃绝户,欺负游商留下的孤儿寡母,孤儿被扔进山沟,寡母在之后的夜里跳了井。>
那几个人说真晦气,毁了村里的井。>
然后有人做流民、有人做山贼、有人投军、有人混吃等死,瞄着啥时候再吃个绝户。>
总之,变了。>
直到去年,来了位游击伍将军,驻军陆坪。>
做贼的被杀了,剩下几个吃绝户的也被村民告状,不知怎么人就没了。>
一切看上去好像要恢复正常,虽然旱灾还在,但那些用人命做代价新开出的田地也还在,村里人更少,他们能活下去。>
可是当伍将军率军撤退,贼越来越多了。>
延安的贼过境,会经过这;庆阳的贼去延安,也会经过这。>
贼寇来来往往,庆阳府的卫军也追来追去。>
到今年还剩四十多户,李老豺过来,看村里百姓惨兮兮的模样,说要带他们去抢合水县城,十几户人家的青壮年都跟了过去,一个都没回来。>
他们剩下的婆姨,有娘家的逃回娘家、往外跑的往外跑,还有俩带着娃作伴去山沟子里吊死了。>
再往后溃军又来了,抢了几件棉袄,让百姓进山给他们采药去,说东边下雨了。>
药还没采回来,那几个马兵就已经跑了,还让他们赶紧跑,说官军被打败了。>
后来村里人跑的跑、走的走、死的死,如今只剩下七户。>
包括老头儿在内,七户人见多识广心如铁石,都有和老头一样的意识,对苦难放弃抵抗。>
实际上就在刘承宗和老头聊天这半个时辰,村里还剩五户。>
有一个本来就得了病,刚好病死;另一个从狮子营的士兵那要到两口炒面,乐呵呵吃了之后自己出村,在干渠里把自己碰死了。>
刘承宗不知道他为什么要死,又好像知道他为什么要死。>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