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笔法随性的单词。>
“《春之祭》?”>
没错,范宁此次让舍勒重新现身,计划中给丰收艺术节带来的预热作品,就是前世俄罗斯近现代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的这部最着名、也在历史上曾经最饱受争议的作品——>
芭蕾舞剧《春之祭》!>
这绝对算是给这个世界的人们“整一个大活”!......以原始宗教仪式为蓝本的现代作品、大量属于当今先锋技法的运用、多变而不规则的节奏、极度不稳定的调性和不协和的和声、碎片化的旋律写作手法、以及突破常规的配器手段等等......>
范宁心中无不恶趣味地预想这部作品问世可能带来的一系列结果!>
苏洛的手指揭开封面,身后及旁边的“花触之人”们也凑近看去。>
最开始的是扉页,范宁的字迹很潦草,而且写下的舞剧梗概还真就是“梗概”,就这么一面纸的内容。>
她不由得轻轻念了起来:>
“让我们最后再看一眼南国远古时代的一个先民们的生活场景......当所有人长途跋涉走入树林享受着花草的芳香,当他们用早春的青枝嫩叶编织成装扮的花环,当人们跳起欢快的舞蹈,试图满足那些关于繁衍、避难与丰收的愿望……人们欢呼雀跃,在他们中间,艺术诞生了。”>
“第一幕:大地的崇拜。关于春天的赞礼。它在一座小山上举行,笛手吹奏起笛子,年轻人预言命运。一位老妇人上场,她知道大自然的奥秘,知道如何预测未来。姑娘们脸上化了妆,列队从河那边进来,跳起春天的轮舞。一位年龄最大和最有智慧的人打断了游戏,举行庄重的致敬仪式,人们不再战栗。老人们赞颂春天的大地,人们又热情地在大地上舞蹈,致敬居屋中的存在,并与祂们融为一体......”>
“第二幕:伟大的祭献。夜间,少女们围成圆圈,举行神秘的游戏。其中一名少女在游戏中两次成为大家的目标,两次被命运所选中......”>
众人听着苏洛的念读,只觉得舍勒所写下的这个“舞剧梗概”,既没有华丽的句式,也没有精妙的修辞,然而就是这般平铺直叙般的话语,似乎让他们触及到了某种古老而伟大的秘密!>
苏洛又往后面翻去,满篇的谱号音符现于眼中,频繁而夸张的表情术语,密密麻麻的临时升降记号......>
如果说这些要素阅读起来,苏洛还不够驾轻就熟,但作为舞者,有一点她是绝对敏感的——>
节奏!或者节拍!>
“开头的引子......舍勒先生写的这支大管旋律......怎么光前四个小节就标了四种节拍?4/4拍、3/4拍、又回到4/4拍、马上又变到2/4拍......”>
尽管十分突破常理,但苏洛却不知怎么觉得,这其间呈现出的律动与重音,与自己的风格与习惯天然的契合!>
仅仅粗略扫了几眼,她对于该如何演绎这种律动,该如何编配领舞和伴舞,顷刻间就有了很多灵感十足的想法!>
“闻所未闻!!这是什么写法?什么用意?......”身后众人边读边试想,也体味到了一种奇异的失重和眩晕感,“这春天的预兆也是,踏步舞......4/4拍、5/4拍、7/4拍、6/4拍?一个小节就换一种节拍?哪有跳舞的时候每个小节节拍都在变的?”>
“你们再看这里,怎么还有 号?9/8混合拍?.......4/8 5/8?后面又反过来成了5/8 4/8?”>
“这...这...这部作品蕴含的隐秘知识,恐怕比南国最古老的文献中的记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