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下的哈尔滨》火爆全国之后,他的影响力就不再局限于部分地区。>
若是以往,恐怕难免被北方的立场鲜明的媒体捎带上,但是这次,没有任何一家媒体提及他的名字,而只是捎带着为《雪豹》、《黎明之前》感到不公。>
原因显而易见,只要他不犯原则性的大错,没有哪家媒体敢主动招惹他。>
对于白玉兰,他没再过于关注,发声的,不见得立场绝对公正,要么是利益受损,要么则是为了博取关注。>
沉默的,也未必见得认为昨天的颁奖典礼公平公正,就像他,不在意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主办方破天荒的让他揭晓两项压轴大奖,也给足了他面子。>
只是白玉兰这么搞一回还行,总这么办事儿,消耗的就是自身的公信力。>
到了九点钟,徐容起了身,来到了李六一的办公室,看着其中忙碌的李六一,敲了两下门,笑着道:“李导,忙着呢?”>
“徐队来啦,坐。”>
李六一摘下了眼镜,他知道,徐容这么一大早的找上门来,肯定是有事儿。>
果不其然,水他还没给倒上,就听徐容说道:“是这样,我有个想法,咱们组的人不是挺多吗,我就给找了个合适的地方做准备工作。”>
李六一诧异地将水杯放到他跟前,疑惑地道:“合适的地方?”>
“对,我买了处宅子,环境一定程度上来说比较贴合咱们正在准备的戏。”徐容见李六一的神情中满是疑惑,“趁时间还早着,我带你去看看?”>
“成。”>
“我是这么想的,咱们剧组的所有人都搬进去,行头也得换一换,在戏上映之前,蓝田野老师不是蓝田野,朱旭老师也不是朱旭,我也不是我。”>
李六一明白了他的想法,对于徐容的表演方式,他也十分清楚,与当今许多习惯了“替代”的演员不同,徐容仍追求最极致的体验。>
等徐容开着车到了什刹海,李六一下了车,打量着徐容所谓的“宅子”,瞪着眼好半天,愣是没憋出一个字。>
徐容开了院门,走了进去,道:“怎么样,都最大程度的保留了以前的风格,当然,家具什么的实在没办法,加上那些就太贵了。”>
李六一麻木地跟了进去,站在天井之中,转了两圈,稍微缓过了点劲儿,问道:“徐队,你就为了体验,买了这么一方大宅子?”>
院子是二进的,格局应当算得上顶尖。>
徐容理所当然地点了点头,道:“对,我本来想自己住过来,你想想,一个人住在这么大的宅子里,不说太长时间,十天半个月,心境慢慢的就会变‘闷’、变‘沉’,而且我算是琢磨出来了,咱们院的戏的,京味儿戏虽然不多,但也不少,买下来,有事儿没事儿来这住住,也有不小的好处。”>
“你,这是个好办法。”>
李六一仍觉得脑袋瓜子嗡嗡的,不仅是徐容为了戏的疯狂,还有出手的阔绰,这么大的一方二进的院子,纵然便宜,恐怕也得是一笔上亿的买卖。>
可是在过去,关于徐容的经济情况,院里的传闻是:你别看徐队红的不行,其实他欠了很多外债呢。>
可是随随便便就买下了一方这么大的宅子,特么的哪有半点欠债的模样?>
他突然再次体会到童话破灭的感觉,在上学时,老师总是说:你别看那些有钱人坐拥亿万家财,可是实际上他们过的并不快乐。>
但是后来,他发现,有些有钱人过的真的很快乐。>
徐容没解释太多,之所以能买下这处院子,还是他把自家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