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思归:“你知道这是什么吧?”
“不知道的话,怎么帮你赚钱?”
余思归笑了:“那我就放心了。”
“不过,他们真来找你们了?”
“今天刚见的面,先前还陪我们一块上《超级变变变》当拉拉队来着,”
余思归想想就好笑:“看了我们的表演后,他们决定让我们试着设计一部的电视广告。”
“说了什么具体要求没?”江山这会已经开始兴奋了。
“性能优越,”余思归一个一个汇报道:“驾控灵动……都记住没?”
“嗯,记下了,”
江山单手在挂历上划了几笔:“我明天出发,过去拍几张照片就回来,估计不会超过10天的。”
“这么长时间?你们这次要去哪呀?”
“徽省广德县。”
……
安徽广德县四亭村。
周围相邻的五个自然村,一共两百来户人家。
四季分明,山青水秀。
乡民们平日里的主要生活来源,除了种茶叶种地。
还可以上山砍些毛竹编些竹萝、竹筐,挑去集市上换些钱粮。
按说,应该是一片炊烟袅袅、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
但实际的情况,却是穷的叮当响。
不然也不会出现:徽省小岗村18位农民以托孤的方式,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下红手印的知名事件了。
相比连饭都吃不饱的小岗村,徽省的其它地界也没好到哪去。
就拿四亭村来说,砖瓦房没见着几间。
土墙夯实茅草盖顶的屋子,倒是随处可见。
虽然村里有一所周围几个村唯一的小学。
但就这么一所小学,还得年年修年年补。
因为,那几间教室的墙,也都是土夯的。
即便是年年修补,看上去也是一副可怜兮兮的模样。
冬凉夏暖、校徒四壁。
很多孩子,都得从家里自带板凳桌椅。
没办法,毕竟整个国家还处在温饱线下。
中小学教育问题,也才刚刚摆在了台面上。
……
就在江山一行出发的同一天。
马乡长和陆书记,与四亭村村长朱前进,一块聚在了四亭小学的空地上。
六间半小平房组成的校舍,几乎看不见几扇完好的窗户。
外墙的土块上,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白色标语依稀可见。
昏暗的教室里,尺寸与材质都不一样的课桌椅,一看就不是一两年能攒下的家当。
修修补补至今,早看不出原先的样貌了。
但即便破的不成样了,还是被同学们尽力摆的整齐些。
配上墙上那块早已经糊的发白的黑板,才看出了几分教室的模样。
这一会,二十多个孩子,都挤在窗口看书。
一位四十多岁的男教师,正站在窗户外面带着学生们读书。
马乡长远远的瞧着,皱起了眉:“这老师怎么上操场上来上课了?”
村长朱前进,低头看了眼马乡长口中的土疙瘩地:
“村里面三天两头停电,只要一停电教室里还没外面敞亮,还不如领着孩子们上外面学呢。
这几天降温了,不能再让孩子们出教室了。这不,李老师就只能自己一人出来了。”
“这大冷天的,上外面学也不是个事呀,”
陆书记也皱起了眉:“老朱,你就不能给他们点几盏灯嘛?”
“现如今是点几盏油灯的问题吗?”
朱村长往孩子堆里一指: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