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转:“没事,回头我请一位老专家帮忙听听。”
“那行。”江河转身就要走。
“二哥,”江山赶紧叫住了二哥:“你这是还要出门?”
“《渔光曲》的布景道具,还有几个没完工,”
江河哒的一声打开了自行车锁:“我再加几个晚班就差不多了。”
“伱就搁那别管了,”江山道:“剩下的交给我来弄。”
“行了老三,”
这时候,二嫂吕晓啃着一只苹果靠在门边瞧着江河:“你就让他去吧,你二哥就爱忙活这些事。”
推着自行车的江河,抿嘴笑着看着自己的媳妇。
两个人什么话也没说,隔空笑了好几眼才收了感情线。
齁的江山和佩丝俩单身汉,顿时就不快乐了。
“来,”
回屋重新坐下后,江山又摊开了自己的工作日志:
“明早咱俩先去浦江交响乐团,听听曲编的怎么样了,你在话剧团比我有经验,到时候记得听仔细点。”
“嗯,”陈佩丝很认真的点了点头:“下午呢?”
“下午?”江山继续道:“下午女同志们试穿旗袍,来一次带装舞蹈。”
“定制的旗袍都做好了?”
“是我爸厂里赶制的那批,”江山道:“龙凤旗袍店的演出服还没完工,不过几位演员的旗袍已经出货了。”
“甭管是什么,”陈佩丝畅想了一下:“反正明天的练舞房肯定就不一样了。”
“那是,”
江山抱着一只茶缸子:“越往后,必将越有看头。”
……
浦江交响乐团的一间录音棚里。
江山、陈佩丝正和《梁祝》的编曲人何占豪,坐在一块试听配乐。
这已经是江山的第三次拜访了。
“怎么样小江,这四段配曲符不符合你们的剧情?”
已经和江山合作过《潜伏》主题曲《神圣的战争》的何占豪,与江山一点都不生分。
“最后一段好像还得加点戏,”江山仔细听了听:“你感觉呢?老陈。”
一旦进入了工作,江山和陈佩丝顿时瞧着比谁都投入。
这一会,两个人一块竖着耳朵,其表情一点不亚于窃听情报的地下工作者。
“我也感觉得再加几笔,”早已经熟悉剧本的陈佩丝,道:
“按照《渔光曲》的剧本,最后出现在末尾处的一段音乐,对应的应该是烈士们欣慰的笑容。”
江山跟着形容:“对自己的付出无怨无悔,对未来的生活充满希望。”
江山这人有一个习惯:不喜欢悲剧,一点都不喜欢。
在他的认知里,穿插着幽默的怀念叙事方式,更能令观众们的印象深刻。
“也就是说,”何占豪听明白了:“最后这段音乐表达的不是悲壮,而是一种……”
江山:“拨云见日、功成身退后的潇洒从容。”
“我记下了,”
何占豪的小本子上记上了几个关键词:“你回去等我电话,到时候再来听效果。”
“那就拜托您了何老师。”
……
原本只是给浦江舞剧院编排一段舞蹈的江山。
又在浦江电视台、外贸部李强的委托下,把《渔光曲》变成了一部线上线下同时进行的双线任务。
相比仅仅8分钟时长的《渔光曲》参赛舞蹈,浦江电视台的《渔光曲》纪录片才是重头戏。
此时,全力配合拍摄工作的浦江舞剧院,心里跟明镜似的。
她们明白,浦江电视台的《渔光曲》拍的越好,团里的《渔光曲》获奖概率就越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