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也没什么像样的作品。」
李拓的吐槽并非空穴来风,最近几年文学热潮逐渐冷却,早已不复八十年代的盛况。
除了许多地方文学期刊纷纷停刊,各大文学期刊的销量持续萎缩,图书销量也在锐减,每年冒头的新人新作也越来越少,李拓越说越嘘。
「那天我翻老杂志,又看到了你十几年前发表在《十月》上的那篇《伤痕文学的必然兴起与衰落》,当时还没觉得有什么。
现在看,你当时的见解确实是超前的。」
林朝阳听出李拓的失落之意,宽慰道「八十年代是一个很特殊的时期。阅读从古至今都算不上大众娱乐,严肃文学的阅读更是小众中的小众,但这种需求始终是存在的。
这两年你感觉变化明显,其实很大程度上还是因为出好作品的频率比以前越来越少了。」
「是这么个道理,所以我才催着你赶紧写新书啊,多写点《达拉斯买家俱乐部》这样的作品,一部小说够国内文坛热闹好几个月的。」
《达拉斯买家俱乐部》在国内的出版比美国方面晚了一个多月,这部小说的题材极其大胆,连在美国社会都能引起那么大的舆论,就更别提在风气相对保守的国内了。
小说上市之后,很快便在国内文学界和广大读者群体引发了热烈的讨论。
在作品质量上,这部小说的口碑无可挑剔,可以算是林朝阳近几年当中的一个新高。
「在这部小说中,林朝阳成功的塑造了一系列有血有肉的人物,尤其是其中的罗恩与雷恩。
他们既是特定时代边缘群体的缩影,也超越了某种扁平化的标签,成为具有普世价值的人性寓言。
两人的关系从对立到共生,从利用到依存,揭示了在生存的绝境中,偏见的高墙注定会被共情所瓦解,真正的勇气往往诞生于对缺陷、另类的理解与接纳。」
李拓在两个月前为《达拉斯买家俱乐部》所创作的文学评论文章中的这段内容,是对这部小说以及其中主人公罗恩和雷恩最好的注解。
也为他在文学界赢得了不少赞誉,引起了众多读者的共鸣。
但好口碑归好口碑,《达拉斯买家俱乐部》上市后引起的争议可一点都不小。
九十年代初,民间风气依旧保守。
还有同性恋话题,这玩意国人倒是没那么害怕,但这玩意最近这几百年在中国文化里向来是不能拿到台面上说的。
《达拉斯买家俱乐部》当中不仅提了,还提的相当大胆,刺激到了许多人的敏感神经。
这些刺激的元素一方面让许多读者对这部小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另一方面也让许多人对这部小说畏之如虎。
6月份,就有一些人以《达拉斯买家俱乐部》这部小说宣扬思想为由,向有关部门愿能够封禁这部小说。
这种言论在出现之后,受到了不少人的认可。
他们认为这部小说所描写的内容容易对涉世未深的小孩子产生影响,这种心情林朝阳可以理解,但做法值得商榨。
这就跟家长觉得电子游戏容易让孩子上瘾,要禁电子游戏的道理一样。
事物本身都是有双面性的,只要不是那些很刑的东西,为什么要一禁了之?
原因很简单,这样做最省心、省力,也省去了麻烦和责任。
但可惜的是,他们的理由多少有些荒诞,更何况以林朝阳今时今日在国内的地位,这样的请愿自然是不可能实现的。
之后民间又有一种更荒唐的论调,说林朝阳在小说中详细描写了主人公罗恩对抗的过程,认为这是在影射,引导人们搞对抗。
如果说前一种论调还算杞人忧天的话,那么后面这种论调就是包藏祸心的上纲上线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