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矮星是中小质量恒星死亡之后的残骸。红巨星,则是恒星在进入老年状态后,核心处的氢燃料已经耗尽,内部呈现出分层结构,体积极度膨胀,表面温度急剧降低的一种星体。
诞生了人类文明的太阳系的主恒星,太阳,在几十亿年后也会变成一颗红巨星。那时候,极度膨胀的太阳甚至能将水星、金星都吞进去。
恒星越是膨胀,体积便越大,密度也越低,表面重力也会降低,这便意味着对自身物质的束缚能力降低。
而白矮星身为极端致密星体,其引力极高。
这样两颗星体靠近在一起的话,会发生什么事情?
很简单,组成红巨星的物质会被这颗极小,但质量极高、引力极大的白矮星不断掠夺。
因为来自伴星的物质补充,这颗白矮星的质量会不断增大。
白矮星质量不断增大的后果是什么?
这会导致内部压力不断提升。
白矮星通常由碳氧元素构成。原本白矮星的内部压力与温度不足以支撑核心的碳氧元素聚变,但现在,有了伴星的物质补充,它内部的温度与压力便会不断提升,最终,在到达钱德拉塞卡极限后,内部的碳氧元素也开始了聚变。
又因为它无法通过改变体积来动态调整内部温度和压力的缘故,这聚变一旦开启便会进入失控状态,最终……将整颗白矮星都炸的粉身碎骨。
这,便是a型超新星爆炸。
此刻,呈现在李青松视野之中的飞马座76,便是这样一个恒星系。
此刻,这颗被李青松称之为飞马座76的白矮星,其通过吸积伴星物质,质量已经达到了约1.3倍太阳。
依据白矮星的元素构成不同,钱德拉塞卡极限也略微有浮动。这颗白矮星的钱德拉塞卡极限,经李青松精密观测与计算,约在1.39倍太阳质量。
还差0.09倍的太阳质量,它便可以触发超新星爆炸,也即大约等同于3万颗地球的质量。
按照正常吸积速度,这一过程需要大约10万年的时间,也即这颗白矮星平均每年从伴星身上吸积等同于约0.3颗地球的质量。
区区10万年,对于恒星演化来说不过一瞬间而已。但对于李青松来说却太过漫长。
综合云罗文明发送的信息要求,如果要完成这一次任务,李青松必须要在最长不超过500年的时间之中完成。
去除航行时间与前期准备时间,李青松最多有350年时间可以利用。
要在350年时间内,将等同于三万颗地球的质量投入到这颗白矮星之中,大约每四天多一颗地球,等同于将这颗白矮星的自然吸积率提升大约300倍,这……真的是我能做到的吗?
李青松虽然一直以自己的工业实力为傲,但很显然,这一任务超出了自己的能力极限。
再说……飞马座76星系之中,除了那两颗恒星外,也根本没有这么多的质量可以动用。
围绕着这两颗恒星运转的大行星数量有五颗,其中两颗比地球质量稍小,一颗比地球稍大。
除了这三颗岩质行星外,还有两颗气态巨行星,俱都比木星质量略大。
但就算是这颗比木星还大的气态巨行星,其质量也仅仅只有约330倍地球质量而已。
五颗行星的质量加起来,也仅有地球质量的660倍,距离三万颗地球的质量要求还差得远。
唯一的办法是进入那颗红巨星的大气层,以恒星物质作为质量来源。
暂且不说红巨星大气层内的恶劣环境,只说它的物质密度——因为它体积膨胀太大的缘故,这些恒星物质的密度甚至比地球大气层还稀薄百倍以上,要在这样的环境之中收集足够的物质并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