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文胜办事相当干脆利落,第二天上午福伯便带着一干资深木匠,来到了英国舰队停泊的码头。
“我们先小人后君子,还请林公子不要见怪。”福伯朝威克汉姆不卑不亢地拱了拱,随后示意那些资深木匠到船舱了检查那些紫檀木。在
商言商,威克汉姆毫不在意地摆了摆手:“福伯您老言重了,人情归人情,规矩归规矩。”
过了一会,那群木匠便一脸激动地从货仓了出来,其中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头颤颤巍巍地走到福伯面前:“掌柜的,全是树龄在千年以上的紫檀木,整整一百五十根!我活了这么多年,还是第一次看到这么多的紫檀木。”
这些木匠大师并不是没有用紫檀木制作过名贵家具,但那些木料都是明朝时代遗留下来的,而且数量也不是太多,船舱里那些码得整整齐齐的紫檀木料实在是生平所未见的奇景。
福伯淡淡地对那些工匠点了点头,然后朝威克汉姆拱手道:“没想到林公子的货是上千年的好料,按照原来的价格还是我们大丰商行占了你的便宜呢。这样吧,我们在原来的价码上再加十万两,只是老朽今天没有带多余的银子出来,明天再一起补齐,林公子觉得如何?”
福伯原来还以为威克汉姆的手里是一些树龄在六七百年的新料,没想到竟然是上千年的老料,这可是不多见的极品,自然不能再按照原来的价格。”
闻言威克汉姆连忙摆了摆手,拒绝道:“这紫檀木和古董一样,只有遇到了想要的人价格才会高,那些有钱去买紫檀木的人可不会在乎这木材是几百年的树龄,还是上千年的树龄,他们只是花钱买一个身份而已,所以福伯您老就不要再提加价的事了。”
其实威克汉姆是想着以后回程的时候还要从广州采购一批货物运回英国,此时和叶家搞好关系很有必要,也就不提加价的事了。
福老头巴不得多欠几个人情在,这样以后打交道也才有由头不是?福伯从怀里掏出一个包着锦缎的盒子,然后递给威克汉姆:“这是货款四十万两库平银,还请林公子查收。”
威克汉姆双手有些颤抖地接过这个小盒子,四十万两银子折合英镑大概十万英镑,已经是一笔不折不扣的巨款了,这也是他重生以来赚到地最大的一笔钱。虽然在南非搞的那批钻石价值近二十万英镑,但那笔钱还无法兑换,只是存在于账面上而已。而现在这盒子里,装的是实打实十万英镑!
威克汉姆有些迫不及待地打开盒子,这倒不是他不信任大丰商行,而是他对这个时代中国的银票有些好奇,想要对比一下大清山西帮的银票,和不列颠的银行本票有什么区别。
不过让威克汉姆大跌眼镜的是,小小的木盒里放着的竟然不是银票,而是一叠巴林银行发行的不记名票·据,每张五千英镑的面额共有整整二十张!
威克汉姆有些目瞪口呆地看着这些银行票·据,好一会才讪讪地对福伯说道:“在大清不是用银票吗,福伯你们大丰商行还使用我们英吉利的银行票·据?”
福伯呵呵一笑,解释道:“林公子,以前广州十三行的商行和夷商交易的时候用的都是现银,但这样十分不方便,十几万量的银子光用马车拉都要好几车,但夷人又不认我们钱庄的银票,只好将就着用现银交易。后来我们发现夷商在拿到了银子之后,大部分就地在英吉利东印度公司在广州的办事处,兑换成你们英吉利的‘银票’,并不会把银子运回去。在得到了巴林先生的担保之后,我们大丰商行也就开始接收这些英吉利银票,反正我们也要从夷商那里采购洋货,正好可以冲销掉,并不会损失什么。”
靠,十八世纪末巴林银行就已经在广州做国际贸易结算了!想起在东印度公司派驻广州的负责人佛朗西斯·巴林先生,威克汉姆恍然大悟起来。
在第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